
RO膜清洗机理模型
RO膜清洗机理模型有几个经典模型
(1)先吸附毛细孔模型:弱点干态电镜下,没发现孔。湿态膜标本不是电镜的样品。由Sourirajan提出。
(2)溶解扩散模型:不认为有孔。
(3)干闭湿开模型:上个世纪80,90年代,邓宇等提出的,能够解释1和2模型的统一的现代最贴切的逆渗透机理模型。既“干闭湿开”RO膜清洗模型,统一了两个最经典的RO膜清洗机制模型,细孔模型,溶解扩散模型。即
膜干时,膜收缩致密,孔隙闭合,电镜下看不到;
膜湿时,膜材料溶胀,膜的孔隙被溶剂溶胀,孔打开。合并就是“干闭湿开”脱盐模型。
RO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五(0.0001微米),也就是1×10^-10m,而水分子的直径是4×10^10m ,试问水分子如何透过?
RO (干)膜的孔径=1×10m,应该是“干膜”的孔径。膜分子结构是有弹性的,当“干RO膜”被水溶胀后,其“湿膜”的孔径>≥1×10m,达到水分子的4×10m是容易的,况且水分子也不是死硬的,是柔性的,正好似“柔情似水”。
污染分析
为了提高RO膜清洗效果,RO膜清洗前需要对膜污染的状况进行分析,确定污染物的种类,根据RO膜清洗膜污染、结垢的具体情况,选择有针对性的RO膜清洗剂进行RO膜清洗。
1.1分析途径
(1)分析系统运行数据。
(2)分析给水中潜在的污染、结垢成分。
(3)分析SDI仪的膜过滤器收集的污染物。
(4)分析滤芯过滤器的污染物。
(5)检查管道内表面和膜元件两端的状况。
(6)必要时剖开膜元件进行分析,查找污染、结垢成分。
1.2分析方法
RO膜污染严重时,可通过染色试验、显微镜分析、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(FTIR)分析、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分析、能源频射X光线(EDX)分析等查找原因判断故障位置。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以下简便易行的分析方法。
(1)目测
在确定系统已经发生污染,需要实施化学RO膜清洗时,最好先打开压力容器端板,直接观察污染物在压力容器端板与膜元件之间的间隙内累积的情况。一般根据直接观察即可基本确定污染物的类型,从而确定相应的RO膜清洗方案。
①前段污染观察
预处理滤料(石英砂、活性炭)泄漏、胶体污染、有机物污染和生物污染时,前端最严重,可以从前端膜元件入口观察到颗粒物及粘液状污染;发生生物污染时会发现腥臭味粘液物质,灼烧刮取的生物粘泥(粘膜),会有蛋白质的焦臭气味。
②末端污染观察
无机盐结垢在系统末端最为严重,在末端膜元件端头处可以摸到粗糙的粉状物。用盐酸(pH3~4)溶解时有气体冒出,说明沉淀物极可能是CaCO3。硫酸盐垢、硅垢在pH很低时也很难溶解。如果垢在0.1mol/LHF溶液中是可溶的,则可能是硅垢。
欲了解更多RO膜清洗详情,请联系我们
无锡荣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联系人:李经理
手 机:13861852211
电 话:0510-85307386
传 真:0510-85309786
网 址:www.wxrshb.com
邮 箱:info@wxrshb.com
地 址:无锡新区硕放工业园新宅路4号